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廉政视图 > 廉政视频 > 公益广告

【党史中的廉洁萍乡】刘燕玉的廉洁故事

发布日期:2021-08-11来源: 纪委办公室作者:莲花县纪委阅读次数:字体:[  ]背景颜色:

刘燕玉的廉洁故事


在莲花县闪石乡太源村,有一栋老房子大门口挂着这样一幅对联——“燕寻吉地长存节气,玉觅深处永留清白”,这幅对联是该村一位革命先烈为党献身、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。他的名字叫刘燕玉。

刘燕玉,1907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,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3年11月,刘燕玉被选举为湘赣省委正式监察委员、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长,同年12月当选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,并任审查委员会主任。1934年1月,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。

 

“带头严守纪律”的监察委员

刘燕玉在任职监察委员期间恪尽职守,严格落实中央苏区对党的建设要求,严格执行党的纪律。1933年12月,湘赣省委下发关于开展节省运动的决定,刘燕玉带头执行,以身作则,践行苏区好作风。用废纸草拟文件报告,开会不用茶叶,清水一杯。挤出时间开垦荒地、种菜种粮,减轻群众负担。在《红色湘赣》报开设“节省箱”专栏,鞭笞浪费,提倡节约;对群众极为反感的贪污、官僚主义等问题,只要是违法乱纪、损害群众利益,不管职位高低,都在特办的“铁锤”专栏中公开点名批评。

随着职务的上升,刘燕玉并没有忘记初心,而是更加严格自律、身为示范。有一天,他开完会回家,通讯员追上来递给他一提牛肉:“这是今天打土豪打来的,给委员您改善伙食。”刘燕玉不肯要,让通讯员送去食堂,做给大家都尝尝。他教育通讯员:“打土豪来的东西都要归公,我们一定要带头严守党的纪律,做到公私分明、不能贪污多占,要廉洁。”


“公家钱不乱动一分”的红色管家

刘燕玉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期间,分管财经工作,负责管理湘赣省造币厂。有一次,刘燕玉的妻子肖莲妹来到造币厂,对刘燕玉说:“玉伢子,家里现在都穷得揭不开锅了,铁娃现在由奶奶带着,你手上有了权,能不能让我到造币厂工作?”

刘燕玉语重心长地说:“莲妹,跟着我,让你们受苦了,但是我不能答应你,这不符合规定。”

“那就让我带几个造币厂的银元回去给铁娃买些吃的充饥吧?”

刘燕玉对妻子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:“公家的钱我们绝不能乱动一分,你再坚持一下,革命肯定会成功的!”

刘燕玉的儿子铁娃回忆,母亲回到家时没带回一个银元,直到去世时身上也没有一件金银首饰。

 

“绝不动革命财产”的护宝战士

1934年10月,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中央红军开始长征,刘燕玉所在的湘赣主力红军也奉命突围西征。组织要求刘燕玉留下坚持游击斗争,并负责湘赣苏区银行和湘赣省造币厂的物资,以及其他财产的转移工作。

刘燕玉将组织留下来的银洋、铜模、首饰、食盐等一大批财物集中起来,转运至莲花县闪石乡五里山埋藏。途中,有人说:“现在红军都已经走了,我们还保管这批财物做什么?说不定还会惹来杀身之祸,不如分给大伙自谋出路。”刘燕玉非常愤怒:“这些是红军的财物,是革命的本钱,我们怎么能够私分!”他立即把挑运财物的人都打发走,然后自己单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秘密工作,把这些财物分处埋藏在五里山一带,并作上记号。

已投敌叛变的原“莲安萍”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尹学鉴为窃取这批财物,伪装潜伏到刘燕玉身边,他多次怂恿刘燕玉与他一同携宝潜逃,都被刘燕玉义正言辞拒绝:“这是党组织的东西,我就是冻死、饿死在这深山老林里,也绝不动这革命的财产!”

1936年初的一个深夜,尹学鉴下山告密,刘燕玉被捕。敌人对刘燕玉进行了长时间严刑逼供,刘燕玉坚决守住宝藏的秘密,英勇就义。

 

青山埋忠骨,清廉似白玉。在那样一个年代,革命转入低谷,没有人对公家的财物进行监管,为什么刘燕玉没有将它据为己有,宁愿牺牲,也不交出党的财产?答案只有一个,就是刘燕玉始终把对党的绝对忠诚、自身的廉洁自律作为人生信条和宝藏,哪怕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也绝不动摇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信仰、信念、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。”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的信仰,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,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,在诱惑面前风雨不动,在挑战面前奋发有为,在困难面前不松劲懈怠,实干苦干,办好自己的事,解决好群众的事,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。

(供稿|李小斌、曾国生、艾娟)